
----大連五環公司八一建軍節特別獻禮----
今天是201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特別生活。早禮上,五環公司李群總經理特別組織公司員工中以及在校赴日學員中的退伍軍人、連同李群總經理在內共10名退伍軍人協同唱響了軍歌------《咱當兵的人》!軍歌洪亮,振奮人心,熱血男兒當自強!李群總經理帶動大伙兒不僅重溫了部隊的軍容風紀、士氣陣容,還特別向退伍軍人發給了紀念品!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李群總經理談及新中國的成長以及自幼心底萌發出的紅色情結,幾度熱淚盈眶,他說:“沙場點兵,馬革裹屍,保衛組合就是軍人的天職。我作爲一個同共和國協同成長起來的80年代的老兵,知道我們的祖國能夠有今天是多麼的拒絕易!今天,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離不開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的將士們,離不開冒死擁護愛戴我們的老百姓,離不開放棄自身的光環和榮譽、在各個領域裏默默無聞、苦心鑽研的科學家和技術者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必須銘記曆史、銘記教訓、銘記職責、銘記使命!如果中越有戰事,我將捐出我一半的家産;如果南海有戰事,我捐出我全部的家産;如果所有列強都侵我中華,我將捐出我的生命!……”
大連五環公司全體員工在李群總經理的帶領下,會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支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領導團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朝著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協同的理想和信念邁進!

有一種曆史,用鮮血寫就,幾多大方,幾多悲壯;
有一種勝利,用生命鑄成,幾何豪邁,幾何璀璨。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登上曆史舞臺。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1927年9月,在緊接著南昌起義舉行的秋收起義中,工農革命軍首次公開打出中國共産黨的革命旗幟。
九十年浴血榮光,九十年紅旗漫卷。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爲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爲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卓著功勳。
“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這是毛澤東主席根據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用鮮血換來的經驗,得出的一個基本結論。
“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這是習近平主席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發出的時代號召。
90年風雨征程,光榮使命召喚人民軍隊勇往直前;
90年砥礪奮進,偉大夢想領導人民軍隊無往不勝。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砥礪成鋒、軍魂永鑄
南昌,英雄城。建軍節前夕,八一起義紀念館迎來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
一只強勁有力的大手,從崩裂的石塊中伸出,緊扣著“漢陽造”步槍的扳機——在紀念館序廳正中名爲《石破天驚》的圓雕前,人們駐足流連。
曆史的震動撲面而來。
“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和人民軍隊的誕生,是中國近代史上石破天驚的兩件大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肖裕聲說,“中國共産黨人是在開支了血的代價後,才知道了創建人民軍隊、武裝奪取政權的真諦。”
1927年,正當大革命蓬勃發展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勾結帝國主義,血腥屠殺中國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鮮血擦亮了共産黨人的眼睛——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對付武裝的反革命。
1927年8月1日淩晨,清脆的槍聲在南昌城寂靜的夜空響起。兩萬多名頸紮紅領帶的起義部隊,對城內反動武裝發起進攻。經過近5個小時激戰,全殲守敵,占領了南昌城。
“南昌起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一個政黨從此有了自己絕對領導之下的武裝力量,一支軍隊從此有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全然保證。
曆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沈澱後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我軍能夠無往而不勝,最終戰勝一切敵人而不爲敵人所壓倒,堅決聽黨指揮是建軍之魂、強軍之魄。
聽黨指揮,人民軍隊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全然原則和制度。
回顧人民軍隊成長壯大的曆史,肖裕聲說,“組織武裝起義,創建人民軍隊,這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建設這支軍隊。這是中國共産黨必須解決的問題。”
毛澤東抓住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在三灣這個小村莊,他領導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在部隊中建立了黨的各級組織和黨代表制度,將黨支部建在連上。
“正是從這時開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如果不是這樣,紅軍即使不被強大的敵人消滅,也只能變成流寇。”當年的連黨代表、後來成爲共和國元帥的羅榮桓這樣評價“三灣改編”。
閩西古田,一個在中國革命史上打下深刻烙印的地點。
1929年12月,毛澤東領導召開著名的古田會議,全面系統總結紅軍誕生以來的建軍經驗,強調紅軍必須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並確立了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一系列全然原則和制度。
85年後的金秋時節,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這裏召開,研究解決新的曆史條件下黨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軍隊的重大問題,確定了黨在強國強軍進程中政治建軍的大方略。
在以“新古田會議”爲標志的政治整訓中,全軍各級聚焦習主席指出的10個方面問題,整頓思想、整頓用人、整頓組織、整頓紀律,把理想信念、黨性原則、戰鬥力標準、政治工作威信牢固立起來。堅持嚴字當頭、以上率下,持之以恒糾治頑瘴積弊,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徹底肅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響。
今天,全軍官兵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加自覺的行動,把黨領導軍隊的全然制度貫徹到軍隊建設發展的各領域。全軍不斷深化思想認識,準確掌握軍委主席負責制的政治要求和制度規定,將之作爲鐵規鐵律來執行。
聽黨指揮,人民軍隊堅持不懈用高尚的理想信念凝聚軍心。
火熱的七月,陸軍第75集團軍某紅軍旅4連官兵剛剛移防到位,就將連隊“傳家寶”——半截皮帶莊重地存入榮譽室展櫃。
1936年7月,4連的前身紅四方面軍274團8連第三次過草地,進入斷糧的逆境,官兵們只好挖野菜、吃草根。14歲的戰士周廣才拿出自己的牛皮腰帶,和戰友們吃了一半,攥緊余下的半截,眼含熱淚對戰友說:“同志們,我們把它留作紀念,帶到延安見毛主席吧!”
就這樣,大伙兒懷著對革命勝利的向往,忍饑挨餓,將半截皮帶留了下來。
在隨後的征程中,周廣才的6名戰友相繼犧牲,只有他到達了延安。周廣才在皮帶的背面燙上“長征記”3個字,紀念那段難忘的歲月。
高尚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是革命軍人的靈魂,是克敵制勝的決定性因素。
同樣三過雪山草地的劉志堅將軍生前曾回憶,第一次過雪山時,許多同志病餓而死,遺體來不如掩埋;第二次過雪山時,看到烈士遺體上的衣服已經沒有了;第三次過雪山時,只看到了一堆堆白骨。“我們流著淚,從他們的身邊走過。”
風雪交加的高山上,烈士遺骸成爲紅軍隊伍前行的路標。世界上有哪支軍隊有如此的信念與力量!
高尚的理想信念,催生出可貴的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嶺精神、“好八連”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成爲人民軍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
高尚的理想信念,催生出無數的英模。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蘇甯、李向群、楊業功……一代又一代軍人以對黨的赤膽忠心,鑄就了永恒的軍魂。
心底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今天,全軍把堅定官兵理想信念作爲固本培元、凝魂聚氣的戰略工程,勤補精神之鈣、常固思想之元,組織黨史軍史學習教育,打造強軍文化,著力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鍛造“四鐵”過硬部隊……一系列重大舉措,澆鑄出堅如磐石的忠誠信仰。
聽黨指揮,人民軍隊始終保全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走進西柏坡紀念館的電報長廊,“嘀嗒、嘀嗒”的電報聲不絕于耳。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通過408份電報決勝千裏之外,最終打敗了國民黨。
“爲什麼僅憑電波就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讓全黨全軍行動如一人?”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羅援說,“就是因爲全黨全軍都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貫徹黨中央指令,堅決聽毛主席的指揮。”
堅定維護核心、對黨絕對忠誠,已經融入人民軍隊的血脈和基因。
40多年前,在國防施工現場,連隊官兵在坑道裏點著煤油燈學習毛主席著作;40多年後,從新兵下連、新幹部報到第一天起,就注重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
陸軍某部“大功三連”堅持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建連育人,官兵們真學、真信、真用黨的創新理論,將“當習主席的好戰士”作爲自覺追求,連隊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務,連年被評爲先進連隊,成爲享譽軍內外的“時代先鋒”。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今天的人民軍隊,維護核心、聽從指揮成爲三軍將士的自覺追求——
思想上堅定追隨,自覺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加強修養、指導工作;政治上絕對忠誠,不斷強化政治意識、全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全高度一致;行動上緊緊跟上,在職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
在偉大祖國的懷抱裏,人民軍隊勇敢奮戰、不辱使命
2017年7月11日,人民軍隊曆史上值得銘記的生活——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暨部隊出征儀式在廣東湛江某軍港碼頭舉行。
即將迎來90華誕之際,人民軍隊邁出曆史性的一步。這一步,承載著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承諾;這一步,彰顯著捍衛國家發展利益的堅定決心。
曆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人民軍隊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鋼鐵長城,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槍桿子裏面出政權。”在解放戰爭這場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大決戰中,人民解放軍橫掃千軍如卷席,解放了除臺灣等若幹島嶼以外的全部國土,徹底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結束了中華民族百余年來被侵犯被侮辱的曆史。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949年10月1日,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聳立于世界東方。
人民共和國是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人民軍隊願意用生命來守護。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有名可考、收入各級《烈士英名錄》的烈士近200萬名,其中絕大多數是人民子弟兵。
保衛祖國、建設祖國、保衛人民和平勞動、維護世界和平,人民軍隊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形成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種革命熱情、那麼一種舍命精神,絲毫沒有改變。
祖國利益高于一切,一代代官兵用生命和忠誠捍衛國家主權和尊嚴。
盛夏時節,位于中原大地某部營區內的楊根思雕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雕像的底座上,銘刻著楊根思的誓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第20軍第172團連長楊根思帶領1個排,連續打退美軍最精銳的陸戰第1師8次進攻。
美陸戰第1師號稱“王牌中的王牌”,成立以來未嘗敗績,卻在小高嶺陣地被志願軍阻擊得寸步難行。惱羞成怒的第1師動用了最強大的火力,在所不惜一切代價企圖拿下小高嶺。
在戰鬥的最後時刻,楊根思命令重機槍排長撤兵,不把武器留給敵人。然後,自己抱起10公斤重的炸藥包,拉響導火索,斷然決然地沖向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于盡。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同樣是在這場戰爭中,同樣是志願軍第20軍,因爲長期駐防江浙地區,部隊赴朝作戰來不如配發冬裝。1950年11月28日,在長津湖戰役中,第20軍59師177團6連奉命固守死鷹嶺高地,結果穿著單衣的125名官兵全部凍死在死鷹嶺高地上。
漫天風雪中,官兵們犧牲後仍然持槍俯臥戰壕,保全著戰鬥姿勢,仿佛是一群隨時準備躍起的冰雕。
在沒有空中掩護、沒有海上援助,後方運輸也被敵人封鎖的條件下,志願軍與號稱世界第一的對手展開殊死較量。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的背後就是祖國。
勝利的光環,只屬于過去。爲了祖國的尊嚴,一代代官兵厲兵秣馬、真打實備。
就在迎接建軍90周年的這個火熱7月,陸海空天多維演兵場烽煙四起。廣闊草原,多支陸軍勁旅鏖戰正酣;遠海大洋,一支支艦艇編隊劈波斬浪;大漠沙漠,自由空戰扣人心弦;密林深處,新型導彈部隊盤馬彎弓……
祖國利益高于一切,一代代官兵用青春和熱血築起保衛祖國的銅牆鐵壁。
祖國的南疆,千裏邊防綠樹成蔭、繁花似錦,一片和平祥和景象。可細心的人們在老山臨近的樹幹上,還會經常看到一些雖然模糊卻依稀可辨的字跡——
“但有鋼鐵戰士在,頑敵別想度邊關。”
“你也苦,我也苦,咱不吃苦,誰吃苦;你有家,我有家,沒有國家哪有家……”
這是當年戍邊戰士用刺刀刻下的誓言,他們用這種方法表達著對國家的責任和情感。他們深知,只有把炮火阻擋在國境線之外,才能有國家的繁榮和富強。
南疆戰火持續的10年,正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萬元戶”“專業戶”是人們羨慕的對象,年青人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世界變得五彩斑斕色。然而,年青的官兵卻舍棄了這一切,爲了祖國的安全,在前線忘我戰鬥。
“國不可一日無防,軍不可一日無備。”人民軍隊以“時刻準備著”的姿態嚴陣以待。“提高警惕、保衛祖國”,是人民軍隊最響亮的戰鬥口號。
特戰精英劉珪苦練作戰本領,熟練掌握20多項特戰技能,6個科目成績刷新部隊紀錄,成爲天上能飛、地上能打、水下能潛的特戰尖兵。
海軍372潛艇在一次執行任務中突遇“水下斷崖”,主機艙一根管道破裂。官兵們將個人百年死置之度外,沈著應對、奮力搶救,終于化險爲夷。
空軍戰鬥機飛行員蔣佳冀瞄準強敵提升戰斗本領,聚焦實戰創新戰法訓法,成爲三奪“金頭盔”第一人,帶領團隊創造了空軍三代機部隊多項紀錄。
火箭軍導彈某旅組建當年便首發報捷,人人能戰斗、架架能發射、攥指成重拳,創造了某型導彈的多項第一,成爲遠近聞名的“百發百中旅”……
一年三百六十日,基本上橫戈馬上行。在東海防空識別區驅逐外機、在南海常態化戰鬥巡航、在釣魚島開展維權鬥爭……廣大官兵枕戈待旦,爲了祖國時刻準備決勝疆場。
祖國利益高于一切,一代代官兵勇敢地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擔當。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的和平。近年來,中國軍隊承擔的國際維和、遠海護航、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越來越多——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安全護送的6000余艘中外船舶中,半數以上爲外國船舶或世界糧食計劃署船舶;在搜救馬航370航班現場、在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一線、在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出現斷水危機時,都有中國軍人忙碌的身影……
中國軍人用堅強的脊背,挑起了維護世界和平的重擔。
國家的發展利益在哪裏,人民軍隊就在哪裏提供保護。
2011年,利比亞戰爭爆發,中國在當地的企業和人員處境危急。人民解放軍空軍、海軍緊急出動飛機、艦船執行救援任務,安全撤離人員3萬多人,並幫助其他國家數千人撤離危險地區。
世界需要和平,更需要維護和平的力量。中國軍隊永遠是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堅定捍衛者,永遠是世界和平的堅定維護者。
在民族複興的征途上,人民軍隊不忘初心、續寫榮光
這是一個廣爲流傳的穿插——
戎馬一生的原福州軍區副政委王直,晚年時有一次坐車回老家——福建省上杭縣。一路上,私家車來來往往。同車的警衛員因爲堵車,就埋怨當地私家車太多了。
老將軍見狀,語重心長地對警衛員說:“我們當年參加革命,不就是爲了讓老百姓過上好生活嗎?今天,鄉親們都開上了私家車,我們的心願實現了,應該感覺高興才對啊!”
“讓老百姓過上好生活”,這是老將軍的心願,也是人民軍隊的初心。
從井岡山到古田,從瑞金到延安,從西柏坡到北京,共産黨領導人民軍隊一路走來,始終將民族的獨立、解放和複興作爲永恒的價值追求。
曆史,從來不只是過去,更指向未來。
爲了民族的獨立,爲了人民的解放,一代代革命軍人前赴後繼、浴血奮戰。
紅軍長征二渡赤水之後,遭遇十倍于己的敵兵圍困。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指揮紅38、39團掩護軍委縱隊。多次打退敵人的猛烈攻擊後,董振堂命令部隊撤出陣地,快速向前跟進。
剛剛走出三四裏路,董振堂接到通知:一名紅軍生小孩難産,一定要頂住敵人,等小孩生完。
董振堂馬上帶領部隊重返陣地。有人不解:不就是女人百年小孩嗎,這又要犧牲多少紅軍戰士?
董振堂板起臉吼道:“我們戰斗幹革命,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小孩嗎!”
整整兩個小時,紅軍戰士用血肉之軀阻擋敵人的瘋狂攻擊,直到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
“不就是爲了小孩嗎!”多麼簡短樸實的一句話,折射出紅軍將士的博大胸襟和革命初心。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全民族抗戰爆發。國共合作,軍隊改編,許多幹部、戰士想不通,特別是對“紅軍化名”和“穿國民黨軍服”“戴國民黨帽徽”意見很大。
1937年9月2日,八路軍120師舉行抗日誓師大會。師長賀龍說:“今天國難當頭,爲了協同對付日本帝國主義,我願意帶頭穿這身灰衣服,戴這顆白帽徽。別看我們外表是白的,可心裏是紅的,永遠是紅的!”
“白皮紅心”,民族大義!9月3日,120師8000多名抗日健兒從駐地出發,東渡黃河,挺進火食連天的山西抗戰前線。
爲了民族、爲了人民,這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需要真誠的開支、忘我的犧牲。
在解放上海的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官兵中激蕩著這樣一句激動人心的口號:“爲了人民,願作勝利前的最後一批犧牲者!”1949年5月,上海的一個黎明。打開家門的市民們吃驚地發現——經過一夜激戰的解放軍官兵懷抱鋼槍露宿在雨後濕漉漉的街頭。
從這些秋毫無犯的官兵身上,人們更加深切地認識了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爲了民族的複興,爲了人民的福祉,一代代革命軍人不忘初心、接續奮鬥。
“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一代代官兵傳唱的這首歌,昭示著人民軍隊與人民的血肉聯系,生動詮釋著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全然宗旨。
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名稱雖然隨幾經變更,但人民軍隊爲人民的淡色始終未變。
戰爭年代,爲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人民子弟兵浴血奮戰;和平時期,爲了援助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人民子弟兵勇挑重擔。
改造開放新時期,以百萬大裁軍爲標志,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即從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上來。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軍營響徹一個響亮的口號——在全局下行動!
僅進入新世紀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就先後參加和援助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數百項,建立扶貧聯系點3萬多個,轉讓科技成果數萬項,援建“希望學校”“紅軍學校”上千所……
洪流湧來,他們沖鋒在波谷浪尖;疫情肆虐,他們戰鬥在無形的戰場;大地動顫,他們投身于抗震救災一線;扶貧攻堅,他們承擔起“最難啃的骨頭”……人民的需要就是子弟兵奮勇前行的號令。
“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這正是人民軍隊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法寶。”國防大學傳授徐焰說,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我們這支無産階級政黨締造和領導的軍隊,便深深地打上了“人民”的烙印。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
今天,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國際地位日益穩固。然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松松、順順當當就能實現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國家安全的堅強後盾。實現中國夢,對軍隊來說就要實現強軍夢。人民軍隊以黨在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爲引領,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邁出曆史性步履——
政治建軍深入推進。全軍和武警部隊深入學習貫徹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以政治建軍方略爲引領,在高揚旗幟中凝魂聚氣,在弘揚傳統中正本清源,在整風整改中開掉積弊,在一新風貌中迸發活力。
練兵備戰緊鑼密鼓。全軍官兵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全然的標準,全部心思向戰斗聚焦、各項工作向戰斗用勁,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廣大官兵鑄魂礪志、敢打必勝,掀起一輪又一輪實戰化訓練熱潮。
改造強軍蹄疾步穩。領導指揮體制改造取得突破性進展,“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布置初步形成;部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造漸次展開,推動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
依法治軍蔚然成風。各級比照法治要求推動治軍方法深刻轉變,以狠抓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落實促進能戰斗打勝仗能力提升,堅持一切按章辦事,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
軍民調和縱深推進。軍民調和飛騰爲國家戰略,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調和發展布置逐步形成,軍民調和向網絡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推進。
科技興軍蓬勃發展。國産航母下水,萬噸級大型驅逐艦入列,新一代隱形戰鬥機殲—20和大型運輸機運—20振翅藍天……一大批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極大提升了人民軍隊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能力。
曆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曆史。
可以告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是,他們親手締造的人民軍隊初心不改、淡色不變,永遠是黨、國家和人民最可信賴的力量。
在習主席的統帥下,走過了90年光輝曆程的人民軍隊,向著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闊步前行!